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高校军工科研生产质量体系管理的特点及薄弱环 

来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引言

随着近年来国防科研生产逐渐向非传统军工行业开放,吸引了许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尤其是高校作为优势特色的基础研究力量,逐渐成为国防科研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校为适应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要求,纷纷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但高校多年来形成的科研生产方式与质量管理体系并不完全相适应。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源于企业,发展成熟于企业,与企业相比,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及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为此,本文结合高校科研生产过程的具体实际,分析了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探讨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的薄弱环节,以期促进高校体系内科研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 高校科研生产过程的特点

高校的科研生产不同于企业和科研院所,主要有以下特殊性:

1.1 教学任务仍处于高校职能的中心地位

高校肩负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教书育人在当今大学中仍处于中心地位,即使是研究型大学,科研也仅是高校职能的一部分,而生产基本不属于高校的业务范围内。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并不是围绕科研和产品生产而设置的。这就决定了质量体系中所规定的质量职能和职责只是相关部门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相关职能部门只是在原有的部门主要职责基础上增加了质量管理职责,甚至有的部门会认为质量体系管理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

1.2 高校科研生产管理制约性不强

高校科研生产管理一般归口于科技管理部门(如科研院、科技处等),作为学校管理科研项目的二级部门,主要行使服务性的管理职能,关注项目申报、验收(鉴定)、报奖、合同和经费管理、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等环节,而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在研制过程中主要由项目组长把关。而且一般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部门大多隶属于学校的科技管理部门,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即使有些高校的科研生产质量管理部门独立于科研管理部门,能够独立行使职权,但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奖罚制约机制,也很难发挥管理制约职能。在高等学校,能够引起项目组成员重视的指挥棒是与评职称相关的工作,比如项目鉴定、报奖、申报专利及发表论文是被纳入职称评定考核体系的,而质量体系做得好坏则不与职称评定挂钩。

1.3 高校科研生产追求技术创新,工程化意识不强

军工项目工程化特点较强,而高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一般追求基础理论或技术方法的创新水平,一个项目完成了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后,关注于成果鉴定、报奖、申报专利、发表论文等活动,项目的工程化方面关注得较少。多数项目组主要负责人及技术骨干都忙于项目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通常只是找一名在项目中不分担主要研制任务的人兼职来完成质量体系所要求的工作内容。这就致使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并没有切实地将质量管理要求贯穿于科研生产全过程,整个质量管理只是空有其形。

1.4 高校质量体系内人员变动频繁

高校的军工科研生产任务不连续,设计和开发过程更改频繁,体系内人员变化频繁,对于体系内某一类科研项目,某个课题组因承担了该类型项目而被纳入质量体系,该项目结题验收后,接下来的几年该课题组可能未承担此类项目,便会脱离质量体系的管理。而另一个课题组成功申报了该类项目,需纳入质量体系管理,从而质量体系标准知识对这个课题组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从基本的培训开始。这给质量管理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有效利用带来了困难。

1.5 高校科研项目种类繁多

高校科研专业领域众多,每个专业领域对应的项目种类也很多。而高校的军工科研生产质量体系往往仅是学校众多项目中很少的几类。往往一个项目组承担多类项目,有的纳入质量体系范围内,有的没有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纳入质量体系的项目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研制,而没有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仍是原来的科研习惯,这不利于养成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科研的习惯。

2 高校科研生产质量体系管理的主要薄弱环节

针对以上特殊性,高校在质量体系管理运行中易出现薄弱环节以及在审核时产生不符合项,下面主要结合高校的特点,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易出现不符合项的审核点进行分析。

上一篇: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 ——记山西省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