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瞭望 |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突出教师教育 

来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9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

  师范性和综合性并不矛盾,要培养高水平师范生,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有坚实的综合性作为基础

  深入推进大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和体制机制改革,服务粤港澳教师人才培养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郑天虹

  三个“人”字交叠,这是华南师范大学校徽的主体图案,寓意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所立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的师范类高校,有着八十八年办学历史。1933年,华南师大的前身——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应基础教育师资短缺之急需,于民族危亡中诞生。创办伊始,首任院长、中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以培养优良师资为己任”,率先在华南地区高举教育救国大旗。

  经过数代华师人建设,华南师大已成为一所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在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7年,华南师大进入国家“一流学科”高校建设行列。学校坚持师范底色,同时强调“新师范”特色,积极推动理念、模式、方法、管理层面的创新。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面向‘十四五',学校将围绕‘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引领南方教师教育,助力国家、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创新师范特色,推进综合发展

  《瞭望》:作为全国知名师范类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如何在坚守“师范”底色的同时办出自身特色?

  王恩科:华南师范大学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坚守“师范”底色。首先,学校师范生培养体系完备,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在校师范生比例超过40%,师范生规模和比例均居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前列。另外,华南师大形成了师范生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成立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学部,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学部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师60万余名,成为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双基地。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教育顶层设计,实施“新师范”行动计划,创新师范教育特色。

  一是实施“新师范”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完善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打造国家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职前职后一体、普教职教沟通、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推动完善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资格认证和评估体系,着力培养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和教育家。

  二是实施“新师范”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主动响应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深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基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推广,建设国际领先的教师教育云平台,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智慧学习,努力探索引领未来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教育学习新形式、教育技术新变革、教师教育新模式。

  三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培育工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探索粤港澳合作办学新途径,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瞭望》:华南师大如何平衡师范类院校与综合型大学这两个角色?

  王恩科:师范性和综合性并不矛盾,要培养高水平师范生,必须有高水平的学科,有坚实的综合性作为基础。学校明确提出建设“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目标,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发扬师范特色,也要注重学校综合性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学校采取的具体举措是:第一,优化学科空间布局。在维持现有校区学科分布特点基础上,按照“石牌校区重点发展教师教育相关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大学城校区重点发展文理基础类学科、南海校区重点发展新工科与交叉学科”的思路,推动三校区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第二,明确重点发展学科类型。实施“强教师教育、厚人文基础、扶新兴特色”的学科发展策略,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视力度,巩固提升人文基础学科的竞争优势,扶持培育一批新兴交叉和特色学科加快发展,构建多学科互补共荣的学科生态系统。

上一篇:华北黄淮东北等地有大风沙尘天气 贵州江南华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