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小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伏地魔”!结核危 

来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做好结核筛查和检测并予以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是降低结核风险的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免疫系统紊乱,再加上治疗过程中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使用,RA患者结核感染风险较高。RA患者如若合并结核,不仅加重病情、加大治疗难度,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生物制剂的出现,使RA治疗进入新时代。但结核感染风险是生物制剂应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么,RA患者应该如何有效预防结核、降低结核感染风险呢?

1

潜伏的危险:不容忽视的结核感染风险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危害不可小觑。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发展成为难治的耐药结核病的风险,使治疗疗程延长,并带来一系列合并症,造成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1] 。结核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是结核大国,结核病患者人数众多,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据报道,我国每年有80余万人患上结核病 [2] ,虽然近年来发病率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感染患者已超过400万,而这还只是结核病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患者,感染人数在5~6亿,其中约10%会患上结核病 [3] 。结核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RA患者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研究发现,RA患者结核感染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倍,而这可能与疾病本身引起的免疫紊乱以及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有关 [4] 。因此,对于RA患者来说,结核感染是其诊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需予以重视。

2

RA治疗药物可能增加结核感染及复燃风险?不可大意!

结核感染、复燃与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在健康人群中,正常免疫机制可有效抵御结核杆菌入侵:少部分人群可彻底清除体内结核分枝杆菌,其他感染人群虽无法完全清除病菌,但自身免疫系统可控制结核分枝杆菌复制,使之处于休眠状态,保持一种无症状、无传染性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免疫系统对结核杆菌控制力削弱,它们在体内生长和繁殖,导致活动性结核的发展 [5, 7] 。

RA的传统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但同时可能导致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活化,增加活动性结核的风险。一项为期10年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患者结核发病率呈现强烈相关性 [6] ;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如甲氨蝶呤的使用亦有致结核的个例报道,对于其是否显著增加RA患者结核发病率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7] 。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RA治疗中生物制剂不断涌现:有靶向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白介素(IL)-6抑制剂;也有以免疫细胞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如以B细胞为靶点的托珠单抗、T细胞为靶点的阿巴西普等。这些生物制剂临床疗效显著,填补了过去传统药物未能满足的治疗需求。

但生物制剂的使用,尤其是阻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关因子的生物制剂,有可能增加患者机会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 [8] 。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在结核免疫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TNF-α、IL、干扰素(IFN)等 [9] (图1),抑制这些细胞因子将损害其在抗结核免疫机制中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以TNF-α为例,TNF-α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可促进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和维持,有助于抵抗结核杆菌感染。应用TNF-α抑制剂会导致其表达下降,造成结核分枝杆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事件 [9,10]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其结核患病率比普通人增加12-20倍 [11] 。

图1:不同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7]

阿巴西普是国内新上市的生物制剂,具有较为独特的作用机制:它作为一种T细胞共刺激信号调节剂,通过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CD80/CD86结合,阻止后者与T细胞表面CD28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自身抗原所诱导的T细胞活化,减弱下游炎症反应。

已有多项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应用阿巴西普治疗RA无结核病例发生:

AGREE研究 [12,13] :为期2年、双盲3期临床研究。其安全性数据表明,阿巴西普治疗组未报告机会性感染或肺结核病例;

AMPLE研究 [14,15] :为期2年、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治疗期间,阿巴西普组无结核发生,而阿达木单抗组有2例结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